圖片來源:The Japan Times
原本:李克賢,「特金會未達協議朝鮮半島局勢暫穩定」,《明報》, 2019年3月12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最終沒有在河內達成任何協議,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成疑。另外美朝雙方合演羅生門,特朗普指朝鮮要求放寬所有制裁,而朝方反駁只是要求取消部分關於民生的經濟制裁。爭議焦點在於銷毁寧邊核設施對美國來說不足夠,特朗普要求金正恩一併移除另一個鈾濃縮設施。
對於河內峰會談判破裂的原因,大概有幾個說法:
第一,特朗普剛好面對國內其前律師科恩的指控,迫使特朗普突提高叫價,希望在河內達成「大交易」以解決自己困境;
第二,美朝雙方於峰會前缺乏工作會議,雙方溝通及準備不足,甚至過於依賴「元首外交」致雙方錯判對方底線;
第三,美方外交信息及姿態混亂,早前釋出讓步空間,例如軍方宣布可調整朝鮮半島軍事部署,不再堅持峰會前朝鮮提供一張完整的核武、核設施及彈道導彈位置清單,引致朝鮮相信美國真的會有相應措施回應,金正恩面對突如其來的「大交易」致沒法繼續談判;
第四,美朝重回老路,美方堅持朝鮮先無核化,而朝鮮則要求取消大部分經濟制裁,雙方又再次掉進過去的死胡同;
第五,特朗普可能來個一石二鳥,先讓金正恩患得患失,也讓中國有所警惕,以便在3月底中美貿易談判取得更大勝利,屆時再回來和金正恩談判,這或是特朗普聲稱有時間慢慢磋商的原因。
河內宣言為何最終無疾而終,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峰會後有些值得探討的議題:第二次特金會是失敗了嗎?區內國家於峰會後能否繼續促使朝鮮走向無核化?美朝關係會如何發展?
第二次特金會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甚至是聯合聲明都沒有,各界普遍理解是失敗,因大家都看重結果,關注與會者有否達成共識及具體方案。西方與中國及韓國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美國朝野對特朗普沒有隨意讓步鬆一口氣,但大部分媒體指摘特朗普下錯賭注,諷刺特朗普自大自稱是談判專家,「元首外交」卻導致美朝談判失敗後雙方沒有迴旋餘地。除了失敗外,有批評甚至指第一及第二次特金會根本不應舉行。
協議在國際關係中不值一文
這當中牽涉到「元首外交」是否必定以協議或聯合聲明去衡量成敗得失?不少人對國際間領導人會議的印象,是會面前有關國家必定已談判好所有條件,領導人只需讓媒體拍拍照、簽個字就可以。有意見認為這是國際慣例,但在國際關係中亦有很多相反例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年來一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磋商北方四島的主權問題,每次日俄「元首外交」就領土糾紛問題亦是無協議告終。中國與印度亦常有「元首外交」,雙方必定會談及邊界問題,結果亦是無功而還。領導人會面除了有幕僚參與的正式工作會議,亦有非正式會談,用意是加強雙方一對一交流及溝通,從而逐步加強互信,建立日後的談判基礎,這當中的重要性不比協議低。
另外,協議或聯合聲明在國際關係中其實不值一文,以此判斷「元首外交」成敗的風險很高。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個例子,他推翻了幾多奧巴馬時期美國簽訂的條約?協議更不必提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指無協議比壞協議好,但更重要是雙方最終會否落實協議。可以想像就算金正恩於峰會答允特朗普的「大交易」簽署協議,屆時的爭論會是如何相信金正恩會落實協議,而美國是否真的會放寬對朝經濟制裁?那是華府對平壤僅餘的一點影響力。協議只是峰會的部分,而非全部。
金正恩願談判 比過去局勢好得多
作為朝鮮鄰國,中國與韓國的看法剛好與西方相反。中國《人民日報》有評論文章指特金會本身就已是一個積極信號,《環球時報》社評稱峰會還是見到美朝建設性的會談。中國外長王毅在峰會後接見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吉成時態度正面,王毅認為雙方已進入談判深水區,美朝能透過對話了解朝鮮半島問題的話,有望日後解決問題。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峰會為美朝雙方帶來有意義的進展,雙方領導人有充足時間交談,可增進彼此了解及建立互信。
當然,中韓有可能是淡化峰會欠缺實質成果,特別是文在寅面對國內愈來愈大的壓力,但中韓聚焦美朝最高領導人能夠對話亦不無道理,畢竟朝鮮過去一直封閉自鎖,金正恩願開出條件與美國談判,比過去美朝劍拔弩張的局勢好得多。
金正恩絕非與特朗普單打獨鬥
國際社會關注金正恩回國後會否走回舊路,重啟核試或試射導彈,特別是朝鮮的記者會表示金正恩可能已失去耐性繼續談判。從區內國家的態度及回應看,金正恩現時絕對不是與特朗普單打獨鬥:中國一直在特金會背後扮演關鍵角色,特朗普公開認同中國對朝鮮施加龐大影響力,沒有中國配合,美國對朝經濟制裁不會成功。首次特金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金正恩提出「三不會」政策。習金兩人於第二次特金會前見面時,習提出「四個支持」。篇幅所限,原文不在此述,大致上習表示不論地區或國際局勢有何變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會一直支持朝鮮的社會主義發展。
當然,中國的支持是有條件的:中國一直提倡「雙暫停」及「雙軌並進」,前者指朝鮮暫停核試及導彈試射,美韓暫停大型軍演;後者即實現半島無核化及建立和平機制。若朝鮮重啟核試或試射導彈,即重演2017年金正恩與北京對着幹而招致中國對朝全面經濟封鎖。金正恩必須考慮習近平對朝政策與胡錦濤及江澤民時期已大為不同,沒有理由重蹈覆轍。
韓國方面,文在寅一直改善兩韓關係。除了提倡東亞鐵路共同體、兩韓聯絡辦公室開幕、雙方解除板門店武裝、雙方停止海陸空敵對行動,韓國亦草擬上萬億韓元協助改善朝鮮基建的方案,及準備重啟開城工業園區。河內峰會後,文在寅提議美韓朝三方會談。過去文在寅亦替金正恩向美國轉達可放棄寧邊核設施的信息,金正恩失意於河內,但事情在韓國協調下仍有轉機。日本於首次特金會前已表示可據2002年《朝日平壤宣言》與朝鮮展開經濟合作,安倍亦願與金正恩會面。朝鮮與美國暫時膠着,但現時金正恩絕對不是被孤立。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向傳媒證實,美國於河內峰會前曾詢問俄方意見,俄國建議美方向朝鮮提供安全保證以促成朝鮮無核化。
區內國家雖沒直接參與峰會,但大致認同金正恩於兩次峰會的表現,朝鮮暫時無太大誘因需如過去般以核相逼。
雙方各留後路 給予下台階
最後,美朝關係的發展要視乎雙方的議價空間。現時要朝鮮放棄所有核武、核燃料及核設施是沒有可能,畢竟美國未能提供安全保證,雙方亦缺互信。若雙方有階段性的相應措施,繼續溝通協商可望縮窄分歧。自首次特金會後,有評論指金正恩已不經意地露出底牌,他的理性現在反而成為弱點,金正恩不是那麼神秘及難以捉摸,反而是特朗普每每有大家預料之外的決定。峰會沒達成協議,但金正恩承諾暫不核試,美韓主動以小型軍演取代「關鍵決斷」和「鷂鷹」大型軍演,雙方各自留有後路及互相給予下台階。朝鮮半島局勢暫時穩定,且看雙方日後會否在談判上取得突破。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