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he Japan Times
原本:李克賢,「美朝第二次峰會的兩個焦點」,《明報》, 2019年2月25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初於國會山莊發表國情咨文,表示會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同月27至28日於越南舉行第二次峰會。最後會議地點定於越南首都河內。公布時間看似來得倉卒,但雙方早於去年9月已開始洽談,在金正恩上月訪問北京後拍板。然而第一次峰會實際成果不多,今次雙方議題是什麼?本文嘗試整理美朝自第一次峰會後的交往,提出雙方可能在第二次峰會討論的選項。
美朝首次峰會後的兩國博弈
要了解美朝雙方談判,需先從第一次峰會說起。去年6月美朝於新加坡達成4點協議:一是建立新美朝關係;二是在朝鮮半島建立穩定的和平機制;三是致力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四是朝鮮向美國交還美軍於韓戰陣亡的遺體。頭3點都是原則表述,沒有具體落實方案及時間表。會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奥表示,雙方同意在2021年初、特朗普任期完結前解決朝鮮核問題。
美朝於第一次峰會後繼續討價還價。去年7月朝鮮拆除西海衛星發射場的火箭引擎測試台,並向美方交還55具美軍遺體,向美方展示會遵守新加坡協議。藉着同月蓬佩奥訪問平壤,朝鮮要求美國簽訂和平條約結束韓戰,但美國拒絕並表示只有朝鮮提供一張詳細清單,包括所有核武及彈道導彈位置,才會與朝鮮展開談判。美方的強硬立場令蓬佩奥未能與金正恩會面,雙方關係隨即轉差,朝鮮指摘美國貪心,一直要求朝方讓步卻拒絕作出相應措施改善雙方關係。金正恩堅持雙方需有同步及相應的舉動,以達至朝鮮半島無核化。
特朗普隨後還擊,指朝鮮未有積極履行無核化協議,去年8月突然叫停蓬佩奥訪朝,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更聲言美國不會長時間暫停與韓國的軍事演習。正當國際社會以為朝核問題又無功而還之際,金正恩立場軟化。去年9月金正恩會見韓國代表團時表示,朝鮮依然遵守於2021年前達至朝鮮半島無核化,其後他更寫了封親筆信給特朗普邀約舉行第二次美朝峰會。去年10月蓬佩奥再訪平壤,獲金正恩接見商討峰會事宜。當然,金正恩亦按慣例於確定美朝峰會前到訪北京,在今年1月與習近平會面。篇幅所限,美朝雙方過去還有一些小波折就不在此贅,但大致上朝鮮維持住與美國對話的機會。
一、美國需提供棄核誘因
第二次美朝峰會有兩個焦點。第一,美國已意識到要求朝鮮單方面先行棄核是沒有可能,華府需提供一些誘因。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早於去年11月放話,美軍於朝鮮半島上的部署可因應美朝談判而調整。在傳媒瘋狂追問有關說法是否意味美國會減少在韓國駐軍,鄧福德一概沒有回應。但特朗普一向反對美國在海外駐軍的高昂開支,最近更力排眾議宣布美國將由阿富汗及敘利亞撤軍,國內民主、共和兩黨與國外歐洲及中東盟友都擔心伊斯蘭國隨時死灰復燃。話音未落,美國與韓國就美軍駐紮費用只達成1年短暫協議,而不是一般的5年。特朗普及後更誇大了要求韓國增加負擔的費用,可見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事部署有可能在談判桌上出現,當然美方會因應朝鮮無核化進程而調整。
其他美國提供的誘因,還包括今次美方沒有再高調開出「完全、可驗證、不可逆轉及銷毁」(CVID)朝鮮核武為談判基礎,這讓雙方可就過程及方式再作商議。此外,美國朝鮮問題特使比根在上月掃除障礙,表示美方不再堅持朝鮮需先行提供所有核武及彈道導彈位置的清單。其他選項包括放寬部分有關能源的制裁,於平壤成立聯絡處,減少、暫停或降低美韓聯合軍事演習次數及規模,特朗普曾於第一次美朝峰會後叫停美韓軍演。更高級別的選項有簽署和平條約結束韓戰、在平壤設置大使館,甚至是移走薩德反飛彈系統。但這些選項直接牽涉到美國會否最終撤軍的問題,繼而影響韓國及日本的國家安全,相信會被討論的可能性較低。
二、朝鮮的積極談判態度
第二,朝鮮對無核化談判的態度是歷來最積極。過去朝鮮於六方會談的策略是投機及拖延。去年9月金正恩去信特朗普後,在第三次文金會時宣布將永久關閉西海衛星發射場的火箭引擎測試場,並可讓專家檢查。另外,若美國履行新加坡協議,朝鮮會永久拆除寧邊的核設施。當然,金正恩開出的條件是美國有相應舉動回應朝鮮無核化;朝鮮還提出可大規模挖掘並交還估計有5000具美軍遺體。
朝鮮背後的積極性,與中美領導人的取態有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過去領導人不同,似乎他已對金正恩失去耐性。金正恩上任後沒有立即「拜訪」中國,而導彈的試射時機有時令中國十分尷尬,例如前年5月中國正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時候。朝鮮頻密的導彈試射及核試,亦合理化了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進一步損害中國利益。筆者去年已分析了中國對朝鮮施加了強大壓力,迫使金正恩利用平昌冬奧與韓美展開談判(註)。若金正恩倒行逆施,極有可能面對中國再一次的全面經濟封鎖。中國現在得到對朝主導權,是難得機會可藉機解決朝核問題,避免過去讓朝鮮牽着鼻子走的情况再出現,破壞中國的大國形象。
而特朗普是現時唯一,亦可能是最後一名現任美國總統會直接與朝鮮領導人會面及談判。金正恩表達願在2021年初前解決核問題不無道理,因特朗普連任後會否改變對朝政策是一個未知數;特朗普未能連任的話,一切可能會推倒重來。新上任的美國總統,不論黨派都未必有特朗普破格的談判手段及意願。另外,特朗普在國內謀建邊境圍牆受阻撓,中美貿易磋商未知結果如何。當前還傳出特朗普委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似乎特朗普是急於謀求「業績」,以便為明年展開的美國總統初期競選活動做準備。
現是朝鮮棄核發展經濟最佳時機
過去朝鮮半島核問題是「中國軟美國硬」,現在反而是「中國硬美國軟」,正是朝鮮棄核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機。峰會舉行前當然還有些變數,特別是特朗普難以預測的行徑,反而是金正恩自平昌冬奧後主打經濟的路線比較穩定。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的讓步及回應措施是否符合朝鮮預期。另外,朝鮮無核化如何驗證?問題是朝鮮過去核試及導彈試射可能已掌握一些數據,移除相關設施不等於可抹去其技術。此外,朝鮮還有很多隱藏軍事地點及地堡,朝鮮不會讓國際原子能機構自由通行作檢查。最後,將來一個統一而又有核技術的朝鮮半島,對中美日的影響不容忽視,問題隨時比朝核更複雜,這點會否反而成為峰會的絆腳石呢?
註:見〈金正恩能為東北亞創造新歷史?〉,2018年4月30日《明報》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