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如何處理俄烏衝突

原節目:李克賢,「國際間如何處理俄烏衝突」,《香港電台 – 左右紅藍綠》, 2018年12月7日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刻赤海峽的軍事衝突,反映出俄國在黑海地區的勢力依舊,而烏國則是孤立無援。國際社會普遍同情烏國的遭遇,不論是2006或2009年,俄國突然終斷向烏國提供天然氣,還是2014年俄國併吞烏方的克里米亞,甚至是現時的衝突,各界指責俄國之聲不絕,但卻未有實質幫助。

自特朗普上台後,白宮雖然受通俄門的事件影響,但美國軍方對俄國十分猜忌。今年初的美國最新國防戰略,就預計未來有需要以軍事力量應對俄方威脅。美國甚至重新成立第二艦隊以針對俄國在北冰洋一帶的軍事活動。有鑑於俄烏糾紛,特朗普亦取消了與普京於G20會議期間的會面

不過美國似乎無意直接介入克里米亞的問題,畢竟美俄已在敍利亞問題上或明或暗的交過手。克里米亞對俄國有更直接及重要的戰略及軍事利益,普京絕不輕易罷休。在上個月初,俄國於黑海上空近距離攔截美方偵察機,近年又加強俄烏邊界的兵力。可見美國要軍事介入克里米亞的代價不菲。最終美國只是提供反坦克導彈、狙擊步槍及護衛艦與烏國,沒有嘗試解決俄烏的根本問題。

歐盟一向被視為是國際社會的道德力量,主張和平,以談判解決分歧。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近日只是表達的俄烏危機的關注。可能歐盟是黔驢技窮,自併吞事件起,歐盟一直對俄國進行制裁,時至今日可見成效有限。而且歐盟若然積極介入俄烏問題,隨時適得其反,勾起俄方對2004年歐盟大舉東擴的心結。

作為一個軍事組織,大家可能會對北約寄與厚望。10月底至11月初時,北約舉行了冷戰以來最大型的軍事演習,總計有31國參加,士兵數目5萬人。北約雖然沒有點名針對俄國,但震懾普京的意圖明顯。但軍演地點在挪威,似乎亦有意避免俄國過份解讀北約的用心。不過最終俄烏衝突還是出現,這當中與烏國並非北約成員有關,令北約真的介入烏國問題的話變得敏感。

最後聯合國安理會亦難有甚麼作為,俄國一定會運用否決權反對任何干預烏國的事務,而且俄國背後還有中國支持。

俄烏問題源於克里米亞,除了俄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考慮,過去西方社會似乎忽略了俄方如何解讀歐盟及北約東擴。現在烏國已是俄方與西方陣營之間的唯一屏障,若烏國倒向歐盟或北約,影響的是俄國在黑海的戰略利益,甚至是俄國的國家安全。烏國位處兩陣營中間,除了角色尷尬,亦不經意地成了國際政治角力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