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會議的啟示

原節目:李克賢,「金磚國家會議及南南合作如何塑造國際新格局」,《香港電台 – 左右紅藍綠》, 2018年8月3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十分重視,今次是他連續第六次出席,會議於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

金磚國家的概念於2001年由英國經濟學家奧尼爾提出,及後南非加入正式成為金磚五國。由於成員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的新興經濟體,所以特別強調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發展中國家又稱為南方體系,已發展國家則被稱為北方體系。兩者分別主要在於經濟發展程度。南方國家經常批評北方國家主導了全球經濟,包括以歐美為主的北方掌控了國際經濟組織。北方兼而有之的是資本,更重要的是創新的科研技術。

據估計,未來十年南方國家佔全球經濟增長百分之八十,經濟總量達百分之四十。但問題是南方國家似乎無法扭轉長期依賴北方國家的局面。習近平於會議提出未來十年的世界經濟將取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及生物技術等創新科技,這些領域大部分的技術都在北方國家手中。

現時金磚國家組織對中國來說意義日益重大。南南合作已將近樽頸位置,經濟再發展若不能轉型發展高端技術,則南方國家依舊需要依賴北方國家。美國之所以對「中國製造2025」那麼大反應,多少是怕中國有朝一日可成為創新科技大國,與美國直接競爭。既然美國已對中國起戒心,南南合作可望為中國經貿及外交上提供一點支持。

另外,金磚組織的發展日漸成熟,不少南方國家已期盼金磚組織可於國際政治上發揮更大影響力。習近平於會上直言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及經濟霸權,在美國離棄自己一手構建的國際秩序時,金磚組織反而是維護現時的制度。今次會議的《約翰內斯堡宣言》有不少篇幅提及聯合國及多邊主義。

可以預期,金磚組織將來在國際議題的話語權會增加,中國亦可避免以一已之力與北方國家直接抗衡。而且中國是出師有名,為的是南方國家的利益。當中國可以獲取南方國家支持,而南方國家數目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又是多數的話,北方國家屆時會面對的壓力亦會大增。

但這並不代表金磚組織無懈可擊,在中國,印度及俄羅斯三頭馬車中,印度經常靠攏美國,就如最近的印太格局及經濟倡議。

中印關係雖然最近回暖,但雙方邊界對峙為去年的金磚會議蒙上陰影。今次習近平與莫迪分別於金磚會議前後到訪非洲不同國家,當中盧旺達及南非都與中印簽訂合作關係,此後中印於金磚組織內的競爭亦值得多加留意。

最後是中國被指參與技術轉移有限,中國是否可以在金磚組織多走一步,為更多南方國家帶來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