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能為東北亞創造新歷史?

圖片來源:The Japan Times

原文:李克賢,「金正恩能為東北亞創造新歷史?」,《明報》, 2018年4月30日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自今年2月平昌冬奧的外交轉向,有點令人目不暇給。上月金正恩才突然到訪北京,不消一個月又與韓國舉行首腦會談。按計劃下月朝鮮將會過第三關,就是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何以朝鮮忽然有那麼大轉變?金正恩是否世界級政治家可隨心所欲游走中美之間?朝韓峰會有什麼意義?對美朝會談有幫助嗎?更重要的是,金正恩是否可開創新的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呢?

有評論指金正恩在外交上運籌帷幄,主導東北亞局勢發展。但為什麼朝鮮選擇現在與其他國家破冰呢?去年3月金正恩不理會中國外長王毅提出的「雙暫停」方案,先後在7月及9月試射導彈及核試;朝鮮亦一度威嚇以導彈攻擊美國關島,特朗普還與金正恩比較誰的核按鈕大。這一切與金正恩在朝韓峰會的親和、有禮及幽默,都構成重大對比。

有些客觀因素可解釋朝鮮外交大轉向。朝韓峰會及美朝會面何以出現?第一,朝鮮似乎已再難以敲詐中國。去年朝鮮核試後金正恩拒見中國特使宋濤,此後中國執行有史以來對朝鮮最嚴厲制裁。另外中方研究人員發現朝鮮豐溪里核試場崩塌,有可能對鄰近國家釋出核污染物。而去年底日本媒體發現吉林省已興建可容納50萬人的難民營。中國似乎主意已決,對金正恩任內4次核試及20多次試射導彈已忍無可忍。

第二,美韓軍演不論次數及規模都有增無減,特朗普還研究所謂「流鼻血方案」,不惜接受一定程度的美軍傷亡,都要對朝鮮作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平昌冬奧前,特朗普更撤換駐韓國大使的鴿派候選人車維德。

第三,美國有媒體引述朝鮮消息人士,指朝鮮對內的軍事開支、平壤一帶的大興土木及外部的經濟制裁,隨時拖垮金正恩政權。

若以上述角度看,金正恩是內外受壓,被迫急謀出路。朝鮮主動緩和局勢,一方面避免與特朗普硬碰硬而擦槍走火,另方面則尋求各方經濟援助。金正恩是否真心棄核成疑,有報道指金正恩上月訪問北京就提出大規模經濟援助,及保證金正恩的政權安全。朝韓峰會前朝鮮勞動黨又宣布今後重點是全力做好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多少已反映金正恩現時最關注的不是無核化議題,所以朝韓峰會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板門店宣言》亦只是象徵式地表達以實現半島無核化為目標;建立和平機制、互信及民族經濟發展與共同繁榮反而成了主調。

金正恩現時最關注不是無核化議題

當然沒有人會預期一場朝韓峰會就可解決所有問題,但作為首名朝鮮領導人南下,還是對區內局勢發展有實質意義。首先,朝美雙方可以暫時避免墮入不斷升級的衝突,特別是雙方誤判對方意圖、輕視對方給予的警告,又或過分解讀及推測對方的行徑而作出軍事回應,那對方就會被迫回應衝突,致使事件一發不好收拾。其次,不論往後談判成敗,習近平和文在寅都先後正式與金正恩面談過、交過手。若特朗普稍後按計劃與金正恩會面,不論各方日後是透過溝通增強互信,還是繼續給予朝鮮壓力,大家都會對金正恩的個性及底線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金正恩在朝韓峰會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連西方媒體亦對其改觀,這對營造美朝會面的氣氛及環境可說是十分有利。

東北亞局勢發展至今,關鍵將是美朝能否達成協議。區內主要持份者如中國會扮演什麼角色?先說一下朝鮮,金正恩的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一個目標,而不是一個政策。具體操作如何安排,在朝韓峰會完全沒有交代。但金正恩上月與習近平會面時卻意有所指,他提到「如果南朝鮮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為實現和平採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當中「和平氛圍」自是金正恩政權的穩定性;「階段性」及「同步的措施」將會是朝鮮的叫價,即朝鮮不大機會單方面先棄核,韓美雙方需有同步的實質回應。近幾個月已有傳出的選項包括減少或取消美韓軍演、美國從韓國撤走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甚至是美國駐韓部隊。金正恩既已宣布暫停核試及試射導彈以便發展經濟,中美韓亦沒有理由繼續制裁朝鮮,此舉可望暫緩朝鮮經濟上的困境。

美國似乎是半島無核化最大阻力

但金正恩亦沒有毅然放棄一切;沒有對其政權的安全保障、沒有對等的美韓回應,即朝鮮仍可繼續擁核,只是金正恩把球踢給美韓卻又可避免指摘。而朝鮮停止挑釁行為亦可滿足中國基本要求,加上現時中美糾紛白熱化,平壤自當得到北京支持。

而美國則似乎是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最大阻力。特朗普在朝韓峰會前5日已急不及待表明,朝鮮必先棄核才能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美國候任國務卿蓬佩奧亦趕在朝韓峰會前會見金正恩,據報美方拒絕金正恩的「階段性」及「同步」的協商建議。特朗普有見過去金正日於六方會談的反覆,堅持在朝鮮棄核前不會作任何實質讓步。美國的擔心不無道理,始終金正恩任內核試及試射導彈次數比金正日還要多。而美國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最近又指朝鮮平安北道朔州郡青水鴨綠江畔有一神秘工廠,可製作核能級別的石墨。再加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朝鮮分析網站「38North」指,豐溪里核試場本月還有建造新隧道的工程,技術上還可作核試。這些環境證據,足可抵消金正恩最近友善的外交姿態。此外特朗普對朝團隊亦已成班,先是以蓬佩奧取代務實的蒂勒森任國務卿,繼而以鷹派博爾頓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同樣是朝韓峰會前,有消息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將為美國駐韓大使。如此陣容,相信美國與朝鮮的會面可以議價或談判的空間十分有限。

而特朗普一向不滿伊朗核協議,不論是稱兄道弟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或德國總理默克爾都剛到美國游說,特朗普依然未有表態會否再延續該核協議。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已表示伊朗與朝鮮核問題不應有任何關連,但如果最終美國於5月12日或之前對伊朗採取強硬態度,相信會對5月底美朝會面帶來衝擊。

難跳出中美主導的東北亞格局

中國在朝韓峰會及美朝會面的角色由明轉暗,只做不說,但中國在背後的參與依然是不可或缺!在東北亞地緣政治中可直接影響朝鮮的,就只有中國與韓國。韓朝本是同族,歷史文化聯繫當然沒有其他國家可相比。而中國過去與朝鮮的盟友關係、一江之隔的鄰國身分及朝鮮最大經貿伙伴,使中國可隨時運用其影響力,這亦是特朗普一直要求中國加大施壓朝鮮力度的原因。沒有中國去年對朝鮮的嚴厲經濟制裁——朝鮮即時三分之二貿易受影響——金正恩絕對不會突然改變其外交政策,這從金正恩對中國前倨後恭的態度已可見一斑。

其實中國過去一直強調朝核問題不是中國製造出來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國一直建議及鼓勵美朝直接對話。當然若金正恩野馬難馴,最終導致中國利益受損,習近平的大國夢又豈能讓朝鮮無止境地敲詐?所以朝韓峰會後已見有中美朝韓會談的建議,日後如何達成、落實不易逆轉的裁核協議,還只有中國可以直接影響及施加壓力;國際原子能機構或聯合國根本沒有實力可落實朝鮮無核化的政策。

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分析其他區內國家如日本及俄羅斯的盤算及回應。但金正恩的外交再長袖善舞,亦難以跳出中美主導的東北亞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