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mazon
原文:李克賢,「國際政治中的謊言與近期的中東局勢」,《國際關係研究月刊》, 2011年4月
近期中東及北非爆發的連串人民抗爭,不單令區內的執政者人人自危,國際社會亦深表關注。自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起,阿爾及利亞、約旦、阿曼、也門、沙特阿拉伯及敘利亞都有人民上街遊行和示威。當中最震撼的要算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巴林則血腥鎮壓民眾。執筆之際,美英法三國正空襲利比亞的政府軍以保護反對派在班加西的陣地,似乎區內局勢短期內都難以喘定。
相信現時美國最關注的是,未來的埃及政府能否繼續擔任美國在區內的重要盟友,巴林的情況會否影響到美軍的第五艦隊基地。鄰近利比亞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亦擔心當地的動亂會進一步加劇偷渡潮。其他重要問題如石油價格何時可趨於穩定?打擊當地恐怖分子的力量及進度是否受到影響?以及伊朗會否藉著今次的中東變局而成為得益者?可見,今次中東及北非的革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國際政治中的謊言
近日有很多評論指美國對現時中東及北非的亂局多少有點責任,基於種種原因,如能源、地緣政治以及打擊恐怖分子的考量,美國多年來都容忍區內的獨裁政府,與其一貫主張推行民主和人權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馳。筆者立即想到一本剛出版的新書──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的《領導者為何說謊?揭示國際政治中的謊言》(Why Leaders Lie: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米氏是芝加哥大學的政治系教授,亦是「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代表。米氏的新書透過很多歷史例子分析國家領導人為何要說謊、在何時會說謊、又會對誰說謊。此書籌備出版之際,當然尚未發生中東及北非的連場革命,但其理論框架對大家了解美國在區內的兩難甚有幫助,亦提醒我們任何國家的領導人都有可能為了國家利益而說謊。
國家領導人說謊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有些領導人說謊是為了國家的戰略利益(strategic lies),例如在戰爭時期向人民隱瞞戰況以免打擊士氣,或向別國謊報軍情以誤導對手,從而取得勝利;有些則是為了自身的利益(selfish lies),譬如為了隱瞞自己所犯下的愚蠢過錯,以及某些外交政策推行的失利等。米氏在書中集中探討前者。但如何定義說謊?怎樣才算是謊言?米氏認為應從欺瞞(deception)的角度考慮,於是將欺瞞定義為三類:說謊(lying)、編織事件(spinning)以及隱藏部份真相(concealment)。說謊是指領導人的講話與他/她所知的事實不符。編織事件則是領導人特意發表一個經精心剪裁的匯報,資料及數據都是有利於領導人所發表的觀點,卻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隱藏部份真相則與編織事件有點相似,主要是領導人封鎖部份已知的事實。領導人說謊的對象包括自己的人民及其他國家。不過米氏發現領導人對自己人民說謊的例子遠多於國與國之間的謊言。原因是在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當中,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是互信猜疑,所以一個國家要成功欺瞞另一國家就十分困難。
國與國之間的謊言雖然比較少,但米氏還是搜羅了些有趣的歷史例子。德國希特勒 (Adolf Hitler)於1930年前後與蘇聯在冷戰時期就曾誇大自身的軍事力量,用以恫嚇競爭對手。希特勒的謊言在初期就成功迫使英法兩國一再採取綏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蘇聯的謊言卻諷刺地出現反效果,促成美蘇的軍事競賽。亦有領導人刻意說謊表示沒有意圖攻打別國,使其疏於防範。希特勒在1933及1938年就發表過德國不會再有擴張的言論。而蘇聯斯大林(Joseph Stalin)就向日本說謊,隱瞞其與美國及英國的協定:盟軍打敗德國後,蘇聯將參與攻打日本的計劃。近期的例子相信大家亦不會陌生,例如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論據,以及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誇大北韓的核武擴散危機。書中還有很多其他例子,都是領導人因為不同的戰略原因而向其他國家說謊。
在外交事務上,領導人向自己人民說謊的例子就比較多;米氏歸納為四類,分別是危言聳聽(fearmongering)、戰略掩飾(strategic cover-ups)、民族神話(national myths)和自由主義的謊言(liberal lies)。領導人危言聳聽是因為國內民眾未能洞察或低估了國家面臨的外交威脅;美國在二次大戰、越戰及較近期的伊拉克戰爭都用過有關策略。戰略掩飾是指領導人為了保障國家利益及避開敏感並具爭議性的外交政策而說謊,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冷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與蘇聯訂下的秘密協議:美國從土耳其撤走導彈以換取蘇聯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導彈。為了鞏固國家的團結性,以及民眾對國家的認同,領導人亦會編織民族神話。二戰時的德國及以色列的誕生及建國過程都是例子。很多領導人都重視自由主義的價值觀,但往往基於國家利益而作出違背有關價值觀的政策。美國政府在二戰時為了與蘇聯合作,就被迫在媒體前美化蘇聯。
近期的中東及北非局勢
部份米氏的理論框架如民族神話和自由主義的謊言,對近期的中東及北非局勢亦有些啟示。突尼斯總統本阿里及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上台時,都不約而同地以穩定及發展為綱領號召及團結國民。而利比亞狂人卡達菲更指自己是精神領袖,只有他才可以團結國家。其實類似的言論如只有我或我們這個政權才可以為國家帶來穩定,防止國家陷入內亂或四分五裂等中外皆是,大家都耳熟能詳。話音未落,突尼斯及埃及的過渡政府領導人又再發表類似言論。謊話終有一天是會被揭穿的,被建構出來的民族神話亦然。所以中東及北非的執政者要長治久安的話,最好還是認真回應民眾的訴求。除了戰爭時期外,民族神話或可用於國家發展的初期,特別是百廢待舉、國民期盼社會穩定發展的時候。但國民的向心力及凝聚力會因應社會及經濟發展而有所改變,屆時民族神話就會不攻自破。
美國外交一向以推動民主及人權為要務,今次中東及北非的局勢卻使華府進退失據,讓大家看到自由主義的謊言。在埃及爆發大規模示威的初期,美國總統奧巴馬堅持埃及政府與抗議人士雙方保持克制,為的是保護埃及這個傳統盟友。及後示威越演越烈,引起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關注,奧巴馬逼不得已促請埃及政府有秩序過渡,狀甚狼狽。若非礙於埃及人民群情洶湧,相信美國的自由主義謊言將會繼續,默許埃及政府的獨裁統治。現時利比亞的內亂亦非美國或歐洲各國(除了英法兩國,其他國家如德國都對設立禁飛區及空襲行動有所保留)希望見到。縱使這些國家都以宣揚民主及人權為己任,但在石油價格不穩及擔心大規模的偷渡潮威脅下,容忍卡達菲的有效管治隨時變相成為善意的自由主義謊言。美國防長蓋茨(Robert Gates)就公開表示美國在利比亞的空襲行動不是針對卡達菲,美國不願意看到利比亞陷入分裂的局面。而《紐約時報》則批評美國外交的雙重標準,一方面支持空襲利比亞,卻對另一邊巴林的血腥鎮壓視若無睹。所以,美國的兩難在於如何維護自己一向主張的外交價值觀,同時可以平衡或兼顧其他國家利益。若弄得兩面不討好的話,一個大國的招牌可能就此毀了。
其實很多領導人在外交事務上都因不同的國家利益及戰略考慮而說謊,上述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報刊評論亦經常出現一些批評,指某些國家行事持雙重標準云云。而米氏的貢獻在於他將領導人言行不一的行為加以概念化及理論化,使大家可以有系統地了解背後的原因。
John J. Mearsheimer, Why Leaders Lie: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