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總幹事與西方的如意算盤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原文:李克賢,「世衛總幹事與西方的如意算盤」,《明報》, 2006年11月15日


世衛總幹事選舉塵埃落定,香港的陳馮富珍代表中國出戰,順利當選。陳馮富珍在眾多強勁對手中脫穎而出,各界歸功於中國的大國外交,特別是中國與非洲的關係。順理成章,中國出色的外交籌劃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切似乎過分簡單化國際關係的複雜性。

筆者早前接受電視訪問時,已指出歐美執委對中國的勝算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公開嚮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表示謝意,只可說明在最後一輪投票中,美國及其友好的執委在關鍵時刻起作用。單是中國的外交不能完全解釋歐美執委的投票動機。

歐美代表的如意算盤,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 當中國代表成為世衛總幹事後,中國在其位必須謀其政,首要以身作則改善中國的疫情通報、透明度及抗疫效率。這或可鼓勵中國加強傳染病的控製及完善通報機製。

2. 墨西哥及日本均為西方體系一分子,當選對世衛的衝擊有限;反而中國的社會狀?與很多發展中國家類同,中國應十分了解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及非民主政製國家在控製疫情會遇上什麼困難。歐美執委或希望透過中國的當選,進一步推動發展中國家的傳染病控製及醫療改革。

3. 基於世衛是一個軟性的國際組織,有別於軍備控製、人權及聯合國等較為政治敏感的國際組織。歐美執委可藉着中國擔任世衛的要職期間,觀察中國是否有誠意及能力與國際體系接軌。

4. 除此之外,西方相信現時任何國家加入國際組織,都不會影響由西方創立的國際格局。反之,加入者將被動地跟隨現有的規範。其實這些國際組織的製度是刻意限製將來繼任人作出任何重大的改動,以免日後這些國際組織變質,違背創立時的原則及目的。

所以,縱然南韓的潘基文及中國的陳馮富珍相繼成為聯合國秘書長及世衛總幹事,西方國家並不擔心國際格局會有根本或結構性的改變。因為要改動這些國際組織的遊戲規則,機會可謂微乎其微。

歐美執委理性盤算後的結果

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總幹事,表面上是中國外交力量的展現,但實際卻是歐美執委理性盤算後的結果。君不聞美國、盧森堡及斯洛文尼亞等執委在談及對陳馮富珍的期望時,均指其首要任務是控製發展中國家的傳染病爆發及通報嗎?

西方學界研究中國外交,中國的「面子」早已是學者的研究課題。歐美執委融會貫通,支持中國的代表當選,既可滿足中國爭取的國際地位,又可鼓勵中國代勞處理於第三世界爆發的傳染病問題。投中國一票,何樂而不為?